七月廿一 葵卯年更申月丙寅日

2023-9-5 18:00

查看更多

 

    九條通全球代理徵集公告...

2024-04-11 12:00

查看更多

線下祭祖

OFFLINE ANCESTOR WORSHIP

  • 台北三教山

    台北三教山清靈宮位於北市內湖區康樂街236-6號,臨近內湖科學園區,在大湖公園周邊的東湖內溝溪畔。這是一座興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佛,至聖先師孔子的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的道家廟宇。


  • 永定靈山(暫未開放)

      灣石碇靈山姑娘廟位於大北地區的東南側,四面環山,周邊環境可謂景致優美。

      姑娘廟所處在遊龍翔飛,水龍雙出,地龍雙降的“五龍”應時生輝,龍珠華光曜世,澗藏財聚於北石靈山。



  • 線上祭祖

    ONLINE ANCESTOR WORSHIP

    請先升級會員!

    安好天堂

    ANHAO HEAVEN

    天堂是一片淨土,一塊聖地,這裡有我們親人的音容笑貌,這裡有我們親人的淳淳叮囑,這裡寄託著我們對親人的牽掛和思念,這裡就是我們九條通的安好天堂。

    九條通安好天堂具有強大的管理存儲功能,會員在安好天堂不僅可以上傳保存逝者的文字圖片資料,還能保存逝者的音像資料。會員為逝者創建的安好天堂可以自行選擇公開與否。以人為本是我們的宗旨,細緻服務是我們的職責。九條通將與各位會員一起建設屬於我們親人的安好天堂。


    華夏先賢

    HUAXIA SAGES

    華夏先賢祠

          《禮記·祭法》云:“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中華民族是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這些為國為民,做出過犧牲和貢獻的傑出人物,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崇拜。這是對他們所作所為的一種認同,後人欽佩他們的才幹和精神,肯定他們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影響。他們為我們樹立了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正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屹立不倒的有力支撐。 

       祖先是我們的根,先賢是我們的魂,這些,就是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就是碧血丹心、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就是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先賢英名垂不朽,千年香火奉英靈。願先賢之英靈永佑中華!

    先賢

    SAGES

    祭祖論壇

    ANCESTOR WORSHIP FORUM

    關於我們

    ABOUT US

    九條通 Jtttech全球華人百家姓祭祖平臺,採用的是線上線下融合客戶體驗的模式來運營的企業。 九條通Jtttech線下的奉祠祭祖基地,一期設在台北市三教山,陸續擴展到台灣中南部,以及大陸地區,建置各地金剛安奉宗祠綜合樓,提供來自全球有緣華人奉祠祭祖的環境。 九條通Jtttech線上祭祖平臺,所建置的遠端線上祭祖系統,在方便、好玩、迅速、確實的基礎上,提供來自全球華人線上奉祠祭祖的系統內容。 祭祖是華夏禮典的重要部分,是一種源自起心動念的行動!九條通Jtttech順天應時,結合現代科技,融入傳統文化,為全球華人弘揚孝道,奉祠祭祖,提供動念而行的方便之門。

    服務中心

    SERVICE CENTER

    如何註冊用戶?

    答:點擊註冊,輸入需要填寫的信息,勾選閱讀且同意《用戶協議與隱私政策》,點擊註冊按鈕即可。

    04 - 11

    九條通全球代理徵集公告

    帶著你的熱忱!帶著你的關係!帶著你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景!帶著你分享功德喜悅的心...

    id

     

    七月廿一 葵卯年更申月丙寅日

    2023-9-5 18:00

    查看更多

     

      九條通全球代理徵集公告...

    2024-04-11 12:00

    查看更多

    線下祭祖

    OFFLINE ANCESTOR WORSHIP

    線上祭祖

    ONLINE ANCESTOR WORSHIP

    請先升級會員!

    安好天堂

    ANHAO HEAVEN

    安好天堂介绍

    天堂是一片淨土,一塊聖地,這裡有我們親人的音容笑貌,這裡有我們親人的淳淳叮囑,這裡寄託著我們對親人的牽掛和思念,這裡就是我們九條通的安好天堂。

    九條通安好天堂具有強大的管理存儲功能,會員在安好天堂不僅可以上傳保存逝者的文字圖片資料,還能保存逝者的音像資料。會員為逝者創建的安好天堂可以自行選擇公開與否。以人為本是我們的宗旨,細緻服務是我們的職責。九條通將與各位會員一起建設屬於我們親人的安好天堂。


    華夏先賢

    HUAXIA SAGES

    華夏先賢祠

          《禮記·祭法》云:“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中華民族是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這些為國為民,做出過犧牲和貢獻的傑出人物,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崇拜。這是對他們所作所為的一種認同,後人欽佩他們的才幹和精神,肯定他們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影響。他們為我們樹立了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正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屹立不倒的有力支撐。 

       祖先是我們的根,先賢是我們的魂,這些,就是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就是碧血丹心、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就是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先賢英名垂不朽,千年香火奉英靈。願先賢之英靈永佑中華!

    先賢

    SAGES

    祭祖論壇

    ANCESTOR WORSHIP FORUM

    • 【華夏神祇】文財神范蠡的傳奇人生

      【華夏神祇】文財神范蠡的傳奇人生

       

      他是歷史上財神的原型,也是道家思想的隔代傳人,他曾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富甲一方,前半生從政,官至越國宰相,後半生從商,家財富可敵國,多次建功立業,又多次功成身退,可以說是將道家的無為之術,用到了一個極致的狀態,所以有很多人說,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男人,他就是文財神范蠡。

      半生功業

      蠡,出生於公元前536年的楚國,是一個“高手如雲”的時代,比老子稍晚,與孔子屬於同一時期,范蠡的師父叫作計然,被人稱為是老子門生,也算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之一,其代表作就是《通玄真經》。范蠡出身貧寒,但卻有一個異於常人的能力,什麼能力呢?能夠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其實這項能力也算是偉人身上一個共同點,不過也因為這一點,使得范蠡在他人眼中,時常會“佯裝癲狂”,有時候就像是瘋子一樣;在那個禮樂崩壞的時代,青年人身上總會有一種建功立業的氣度,范蠡也是這樣,但因為他所在的楚國太過黑暗,所以他就和一位叫做文種的好友,一同去到了與楚國相鄰的越國,投奔了越王勾踐。

       

      到了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想要討伐越國,於是就決定先發制人,盡管范蠡和文種多次好言相勸,說吳越兩國之間的差距過大,但越王勾踐卻偏要一意孤行,結果呢,就導致了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圍困在了會稽山上,這個時候,勾踐才想起了范蠡,問他應該怎麼辦?范蠡說:“卑辭尊禮,玩好女樂,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與之市。”意思就是說,失敗了就要委曲求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屈身做對方的臣子,這樣才能博取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於是呢,勾踐就與范蠡,共同成為了吳王夫差的奴隸,這也就是歷史上臥薪嚐膽的故事,每當吳王夫差要出門時,勾踐就會趴在地上,讓夫差踩著自己的背上馬,甚至夫差生病時,越王勾踐還會檢查他的糞便,為其診斷是否有疾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感動夫差,因為只有活下來,才會有翻盤的可能性。這一套操作下來終於感動了吳王,於是在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490年,吳王夫差放歸了勾踐和范蠡,當時的吳國,正值最強盛的時期,但越國境內卻是一片落魄的景象,這也是吳王夫差放歸勾踐的主要原因,在他眼中看來,已經近乎滅亡的越國,不可能再次威脅到吳國,面對這樣極端的差距,如何才能反敗為勝呢?於是范蠡就用上了師父計然的策略,也就是黃老道家中,黃帝戰勝蚩尤,反敗為勝的策略。第一條,就是用奇珍異寶迷惑吳國的君王和大臣;第二條是高價收購他們的糧食,來降低吳國的儲備;第三條是送給他們美女,來他們沉迷於享受;第四條是送給他們能工巧匠,幫助他們大興土木;第五條是阿諛奉承吳國的臣子,讓他們好大喜功;第六條是過分誇贊他們的忠臣,讓吳王生出功高震主的疑心;第七條是秘密訓練自己的士兵,等待一個時機。在這七條中,沒有一條提到戰爭,但卻足以決定一場爭鬥的勝利,這個計策,利用的就是物極必反的原則,除此之外,范蠡還讓勾踐,親自去越國的貧困家庭中看望,以此來拉進君民之間的關系,那這些策略,到底有沒有用呢?

       

      功成身退

      一說到戰爭的關鍵,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自己爭取不到這三個要素,也完全可以讓對方,失去這三個要素。

      四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486年,勾踐想要討伐吳國,被范蠡勸阻,又過了兩年,因為他們的計策,使得吳王夫差處死了大將伍子胥,於是勾踐又想要討伐吳國,不過又再次被范蠡勸阻,范蠡說:“人事至矣,天應未也”,吳王夫差雖然失去了人和,但他還有天時和地利,所以還要繼續等,就這樣一直等到了公元前479年,這一年,吳國發重兵攻打晉國,導致都城兵力空虛,范蠡抓住時機,一舉攻破了吳國的都城,越王勾踐想要趁機覆滅吳國,但范蠡卻堅持退兵,因為他清楚,吳國的精兵都在晉國,這次進攻並沒有損傷吳國的根基,這個時候即使能戰勝,也只能是兩敗俱傷,范蠡說這次戰爭,觸發了吳國的物極必反,整個國家都在由盛轉衰,所以還要繼續等,等到這個衰落的極點,就這樣,一直等到公元前473年,吳國內部腐朽不堪,自然災害,又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就是這個時候,越國趁機發兵,一舉覆滅了強大的吳國。

      在范蠡的觀點中認為,人生在天地之中,首先就要遵守天地之間的規則,其次還要學會認識這些自然規則,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抓住這些規則之間的轉換,這樣就能夠決定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這個就叫作“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道家常講順應自然,其內在的含義是不違反自然法則,學會利用自然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吳國滅亡後,勾踐舉行了慶功宴會,準備分封功臣,其中范蠡被賜為上將軍,一度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但就在這個時候,范蠡卻做出了一個奇怪的決定,就在舉行宴會的這天晚上,他攜帶著妻兒泛舟於湖上,放下了功名利祿,離開了這個他為之奮鬥半生的國家,范蠡認為,勾踐這個人可以共苦,不能同甘,此時最需要做的就是功成身退,就像後世的張良一樣,好像道家人本身就對局勢的變化,有著十分敏銳的洞察力,在這個時期,范蠡還給文種寫了一封信,內容為:“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畢竟為之奮鬥了半生,文種也不願意放棄,於是就留在了越國,結果就被勾踐以謀反的罪名殺害了,不過關於范蠡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半生富貴

      范蠡出走越國後,攜帶妻兒悄悄來到了齊國,並化名為鴟夷子皮,開始了他後半生的為商生涯。首先范蠡定居在了齊國的沿海地區,並購買了一些靠近海邊的土地,此後開墾種田,以打漁、鹽田為生,在這個時期,范蠡同妻子也會下地勞作,對待雇工十分慷慨,而且范蠡在和其他人簽訂合約時,如果年底商品的價格上漲,他就會以市場的現價收購,如果下跌,就會履行合約中的價格,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冤大頭一樣,但實際上范蠡清楚,做生意賺不賺錢,看的不是一時之利,而是有沒有一個好的名聲,靠著這個名聲,范蠡不斷地擴大生意,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齊國首富,這段時間,范蠡依舊是慷慨解囊,遇到災荒之年,就免費給窮人們提供食物,漸漸地關於范蠡的故事,就傳到了齊國君主那裡,於是呢,齊國君主拜了范蠡為相國,就這樣,范蠡在齊國做了三年國相,使得齊國國富民強,百姓眼中的范蠡,就像是一位神明一樣,幾年前剛剛辭去了國相之位,沒想到又再次攀上了頂峰,於是呢,范蠡又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散盡家財、功成身退,他認為自己的地位已經達到了一介布衣的巔峰,如果繼續這樣,恐怕會物極必反,與其坐等物極必反,倒不如主動出擊,所以他散盡家財,將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貧苦百姓,又只身一人帶著妻兒,再次過上了泛舟遊歷的生活。

      沒過多久,范蠡舉家遷往了齊國西北的陶地,又再次改名為陶朱公,他認為陶地是天下的中心,可以說是經商聖地,果然不久之後,這個地方就在范蠡的推動下,成為了春秋末期的貿易之都。在陶地時,范蠡首先用道家人擅長的天時,賺取了第一桶金,他使用計然的謀略,開始預測天氣,用五行的更替,總結出了豐年與災年出現的規律,在農業社會中,糧食的價格波動,就是一個社會的命脈,這條策略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通過對未來糧食價格的預測,來進行收購和出售,同時范蠡還提出了“論其有餘與不足,便知貴賤的觀點,就是通過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找到商品價格的漲點與落點,做到“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別人需要我放棄,別人放棄我需要,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很像。

       

      達到一定高度時,范蠡又提出了“三八價格,農末俱利”的觀點,就是控制價格,糧食的價格最低不能低於三十,最高不能高於八十,如果太低,農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就不會再進行農業生產,如果太高,商人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就不會經營糧食商品,均衡他們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到細水長流,包括積著理論,就是囤積商品,以及薄利多銷,這些都是范蠡提出的觀點,可以說是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的時間,縱觀范蠡一生,就是一位穿越者一樣,從范蠡的生平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的現實作用,無為卻又無不為,一生不追求榮華富貴,但一生又不缺榮華富貴。公元前448年,蠡去世,享年88歲,到了後世,被人追封為文財神。

      財神范蠡

        簡單來說,范蠡的一生都在追求天道、地道與人道之間的和諧,遵循物極必反和順應自然的法則,拿到今天來看,在這個世界中,最強大的就是各種自然現象,與自然對抗,就要遭受自然的反噬,所以我們一直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怎麼能找到自然的規則,怎麼能按照自然的運轉方式去行事,這個就是范蠡一生遵循的秘訣,而登頂之後,如何才能順利下降,這個就是黃老道家中,物極必反的原則。

        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這個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精髓。


      恆善居士 2023-06-20 15:20:58

      • 334
      • 0
      • 0
    • 【民間故事】墳頭草

        古時候,蘇州城外有一個叫羅西的小村莊,村子裏有不到六十戶人家,沒有大富大貴的,也沒有做乞丐要飯的,清一色都是農戶。


        普通人家最是講究傳統,村子裏的人對婚喪嫁娶十分看重,每到春節或是中秋等節日都會各自慶祝,到了清明和中元節也會去先人的墳頭上燒紙錢,送貢品。

        村子裏的人死後都會葬在村外十裡亭旁的墳墓群,那裡有大大小小上百個墳頭,是多年形成的墳墓群。 因為年深日久,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祖宗墳頭邊上埋的是哪家先人。

        有一年春天,村裏的年輕小夥朱子豪死了父親,棺材也葬在十里亭的墳墓群裏。 朱子豪從小沒有母親,父親當爹又當娘把他拉扯大不容易,朱子豪很感激父親。 父親死後,朱子豪花了家中所有積蓄給他辦後事,買了好大一口棺材,說父親辛苦一輩子,死後在陰間可以找個秉性相投的女人作伴,房子大點住的舒服。 其實鬼神之說虛無縹緲,朱子豪也就是落得個心理安慰罷了。

        夏日裡草木長得茂盛,中元節又正好在夏日,那年中元節上墳時候,朱子豪來到十里亭墳地,遠遠的就看見每個墳頭上都長了半人多高的野草。 不管別人家的墳頭如何,朱子豪知道父親喜歡乾淨,他來到父親墳前第一件事就是把墳頭的草都拔了。

        野草長得太多了,拔完父親墳頭的草後朱子豪坐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著氣,眼睛無意朝著父親左邊的墳頭看了一眼,那看起來應該也是一座新墳,之前父親下葬時候還沒有,墳頭上的草也很高。 朱子豪想透過那座墳看看遠處,可是墳頭草太高了,擋住了視線。 朱子豪轉念一想,也許父親也會想看看遠處,於是,他站起來把旁邊那座墳頭上的草也拔了,雖然遠處的墳頭還是有草擋著,可視野已經開闊很多了。

        在墳頭上擺好貢品,接著燒紙錢,事情都做完後朱子豪又坐了下來,他想與父親說說自己的近况。


        朱子豪沒有什麼特別的,種地幹活吃飯睡覺,再有就是說說鄰里左右,家長里短的。 最高興的事是鄰居周嫂子說最近會給他說門親事。

        朱子豪正眉開眼笑的說著,身後突然傳來腳步聲,他轉身一看,一個白鬍子老道士模樣的人已經站在了他身後。 老道士笑著問道:“小夥子,這墳頭上的草是你拔的嗎?” 朱子豪趕緊站起身點點頭:“是,我因為……”沒等朱子豪把話說清楚,白鬍子道士擺擺手說:“好,不管因為什麼,你也是做了件好事,這墳墓裏的人與我有些恩情,你既然幫了我的恩人,我就替他還你些好處。”

        朱子豪搖著頭說:“不用好處,我只是隨手罷了,你不用放在心上。” 說完,朱子豪轉身離開了,白鬍子道士看著朱子豪的背影意味深長的笑了笑。

        幾天後,朱子豪因為替村裡一位老人抓藥要去蘇州城,那天,朱子豪剛來到城門口附近就看見一夥強盜攔截一個女子,朱子豪沒有多想,三五步沖到前面就和那幾個強盜打了起來。 雖然農夫長期幹活有力氣,可是也經不住四五個強盜的毆打,朱子豪被重重的打了幾下,幸虧城門處有幾個官兵見勢趕來才把強盜嚇走。

        女子因感謝朱子豪的恩情要拉他去家裡做客,朱子豪本不想去,可是倆人一起進城時後朱子豪才知道,那女子家中正是開藥鋪的,他這次是為抓藥而來,真是有緣。 村中老人因為病痛經常需要抓藥,一來二去,朱子豪和那女子就熟悉了,也互相生了愛慕之情。

        一年後,朱子豪和那女子成親,那天晚上,女子告訴朱子豪當初是因為做了一個夢,夢到一個老神仙告訴她城外有他未來的丈夫,她才想起一個人出城,沒想到遇上朱子豪,而且夢境成真了。 根據女子的描述,那夢中的老神仙和朱子豪在父親墳前見過的老道士應該是同一個人。


        朱子豪很是感慨,隨手做了一件小事,竟然換來如此好的回報。 那白鬍子老人也許就是在某處看著我們的神仙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人生真是處處精彩!

      九條通官方 2023-06-09 16:01:22

      • 305
      • 0
      • 0
    • 茶祭顯靈

        南北朝時期宋朝之刘敬叔撰《异苑》一书中,有一則载注的古人用茶祭祀古墓,并得到回报的故事。

        在浙江剡县,有一戶姓陳的人家,其男主人陈务早逝,陈务的妻子年轻时便带着两个儿子守寡。陈务的妻子,有个特别的爱好,喜欢喝茶。

        在她的院子里有一座古墓。每当陈务妻喝茶时,她都会礼貌地先向古墓奠祀一杯。两个儿子見此久了便不厌其烦,发牢骚道:古冢何知?徒有劳!于是便想挖掉古墓。陈务的母亲再三劝阻,古墓得以保存下来。

        清明节夜里,陈务妻梦见一人对她说:我在这墓冢里已住了300余年,您的两个儿子常想掘毁它,幸亏有你的保护,又经常享用您的佳茗来祭奠我。我虽是黄泉的枯骨,但也不会忘记报答您的恩情。

        第二天早晨,陈务妻在院子里看见十万枚铜钱,好像埋了很长时间,但铜钱的绳子却是新的。

        兄弟倆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對照母親怪夢中的情形后,恍然大悟,感覺十分慚愧。

        自此以后,兄弟倆也去古墓奉茶敬拜,感謝古墓主人不計前嫌,對陳家人的慷慨。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古时人们用茶礼敬亡灵的行迹。

      九條通官方 2023-06-09 15:37:12

      • 225
      • 0
      • 0
    • 曾仕强:清明节,为什么要祭祖?为什么要带着孩子去扫墓?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年这一时节,我们习惯于祭祖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的传承,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衰?为什么会增进我们的福气?又为什么建议您带后代子孙一起去扫墓祭祖?

        1、祭祀是不忘本精神的传承

        自古迄今,我们中国人最尊敬祖先,是世界上唯一把祖先的牌位扛在肩膀上,到处行走的民族。我们非常重视祭祀,这跟宗教没有关系,当然也不是迷信,而是用一个共同的目标,来齐一家人的心。

        所以,我们总有这么一个牌位在那里。西方人完全看不懂,说我们是在拜偶像,那不是事实。中国人拜天地、拜祖宗、拜圣贤,那天地是偶像吗?当然不是。

        祖先是偶像吗?那更不是。圣贤是我们仿效的对象,也不是偶像。我们拜孔子,孔子是人;我们拜老子,老子是人;我们拜释迦牟尼,不要忘记了,释迦牟尼也是人。

        中国人的祭祀完全是一种不忘本的精神,天地是根,父母是本,没有圣贤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延续。其实就这么简单。

        因此,我们不要把祭祀看成是宗教,跟宗教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我们只是纯粹地感谢我们的祖先。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没有圣贤,就没有我们中华文化;天地、祖先、圣贤都没有了,我们也就不见了。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好好地传承下去。

        2、祭拜祖先可获得满满的福报

        祭天祭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但是祭祖宗每个家庭不同。为什么只能祭拜自己的祖先,不能拜别人的祖先?

        如果拜别人的祖先,那你的动机非常可疑。你是想巴结他?你看中他们家的财产?你到底想什么?这样就很清楚。

        孔子讲得很清楚:我们跟祖先纯粹是一种感应,没有其他的来往。感应,只有一个原则,三个字:诚则灵。什么叫诚则灵?就是当你诚心够的时候,自然感应得到。也就是,若是子孙不忘本,心中有祖先,自然感觉有气的互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不方便跟别人讲的地方,都可以放心地跟祖先感应、交流。

        第一个,我们相信祖先最爱护我们,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方便去问别人的,但可以问祖先。你点香跟祖先对话,其实是自我对谈,是自己告诉自己。所谓感应,也就是自问自答。这样做能化解很多问题。

        其一他跟你保密,其二他不会害你,其三你会很放心地把真心话说出来。一个人只要把真心话说出来,就得到答案了,就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了。

        第二个,我们祭拜祖先,就会得到祖先给我们的福报。

        我们怀念祖先,将他们的嘉言懿行,向子孙讲述、宣扬,教导子孙学习、仿效,并且要做得更好。这样,祖先永远活在你的心中,你才有可能永远活在你的子子孙孙的心中,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将祖先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历史上历经百代而不衰败的家族,大多得益于祖先良好修养的福报以及遗留并持续传承的家风。

        3、带孩子扫墓是最有效的教化法门

        什么叫清明?

        人活着有七情六欲,受到外界的诱惑,不清不明。做人就是不清不明的,不清就是脑袋糊涂,不明就是眼睛模糊。清明节你去祭拜祖先,就清明了,因为你跟祖先连线了,心安了。

        因此这一天,不仅你自己要去扫墓,去祭拜,而且一定要带下一代去,不然你去也是白去。我小时候做错事,我爸爸跟我讲,他不会生气,因为跟他没有关系。

        爸爸会告诉我,你做错事,不是对不起我,是对不起天。他很早就告诉我,有个天。他说你出去看看,天都在看你,你在外面的所作所为,天都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对天都是敬畏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们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不管你做什么事情,老天都在看着,爸妈不一定看得到,你要自己跟天说你怎么改,不要对我说,对我说有什么用。

        所以,祭祀的意义从这里也可以看得清楚明白,就是小孩做了错事情,你骂他,他觉得你不喜欢他,你强制他,他长大了就反叛你了。

        祭祀就是,我们去面对祖先,跪在那里,说:祖宗,我对不起你。小孩一听,心里想怎么对不起呢?他就跪在你后面。

        然后,你对他说,我们两个都是面对同一个祖宗,你这样丢他的脸,他回去怎么办?孩子心里自自然然就会有所感触。

        很多人老批评中国人,怎么老是想着光宗耀祖,他真的不知道,这是教化最好的工具、最好的手段、最有效的方法。

        用句最通俗的话来讲,我们自古以来都是用死人来教活人的,因为活人很难教,他不服气:我干吗听你的?所以,清明祭祀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孩子,并告诉他,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都是应该的,我们一起对老祖宗负责。

        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代表老祖宗,如果我们在外面丢人现眼,老祖宗就完了。这个比什么方式都有效。所以,我们一再说,清明扫墓时,一定要带小孩去,不然就等于零。每个人都要传承下来。如果你说不行,小孩还小,我们去就好,那慢慢地,整个就断掉了。

        文化需要传承,否则就会像古埃及、像古罗马、像古巴比伦文化一样。大家现在讲伊拉克,其实伊拉克就是古巴比伦,曾经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地方,现在也不见了。

        埃及完了,希腊完了,罗马完了,巴比伦完了,中国还在,就是靠传承。代代相传,不能有一代断掉,才有我们民族的今天,以及生生不息的未来。

      九條通官方 2023-06-09 10:37:36

      • 212
      • 0
      • 0
    • 中國古代宗廟制度

        轉載自(作者:孟继新 张博)


        中國古代宗廟作為祭祀祖先的場所由來已久,並在歷史行程中,逐漸有了一套固定的形制、規模和制度,從而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宗廟文化,並成為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的重要內容。

        宗廟祭祀,表現了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特徵。

        宗廟產生於遠古時期,當時人們極端迷信,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會在另一個幽冥的世界中生活。 因此,人們在自己的前輩死後,就不斷地對死去的先人進行祈禱祭奠,以求死去的親人保佑自己在人世間的一切利益。

        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 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准設廟。 同時宗廟還是供奉歷朝歷代君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又是王室的代稱。 《漢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易·震》:“出,可以守宗廟社稷。”孔穎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後世自大夫以下皆稱家廟。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古籍文獻中記載宗廟的文字有很多。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史記·魏公子列傳》:“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樑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唐韓愈《論捕賊行賞錶》:“陛下神聖英武之德,為巨唐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佑助。”《東周列國志》 第三回:“遂先期出榜示諭百姓,如願隨駕東遷者,作速準備,一齊起程。祝史作文,先將遷都緣由,祭告宗廟。”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於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 《後漢書·伏湛傳》:“猾臣王莽,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莽,故群下推立聖公,以主宗廟。”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後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東周列國志》第七回:“那時鄭國擾亂,公孫獲病死,許叔方才與百里用計,乘機潜入許都,復整宗廟。”

        宗廟的出現,標誌著宮廷祭祖禮制的初步定型,宗廟的設定,不僅給宮廷祭祖提供了場所,最重要的是,它對以家族為中心的宗法制度和鞏固貴族的世襲統治都起到極大作用。 後來,歷代王朝無不將宗廟視為“命根子”,把宗廟與社稷並列,成為王室或國家的代名詞了。

        宗廟制度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分親疏貴賤。 其次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 一世為昭,二世為穆; 三世為昭,四世為穆; 五世為昭,六世為穆; 單數世為昭,雙數世為穆; 先世為昭,後世為穆; 長為昭,幼為穆; 嫡為昭,庶為穆。 《孔子家語·卷八》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 孔子說: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祖宗,乃為親疏貴賤多少之數。是故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七。太祖近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焉,享嘗乃止。諸侯立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曰祖考廟,享嘗乃止。大夫立三廟,一昭一穆,與太廟而三,曰皇考廟,享嘗乃止。士立一廟,曰 考廟,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 庶人無廟,四時祭於寢。 此自有虞(舜帝)以至於周之所不變也。 凡四代帝王之所謂郊者,皆以配天。 其所謂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 應為太祖者,則其廟不毀。 不及太祖,雖在禘郊,其廟則毀矣。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 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 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 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 廟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神位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

        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 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古代貴族們出兵打仗,都要告祭宗廟祖先,甚至帶著祖先的神主同行,以祈祖先保佑其在戰爭中取勝。 《禮記·檀弓下》說:“昔者齊桓公亟舉兵做偽主以行,及反,藏於祖廟。廟有二主,自桓公始也。”齊桓公舉兵出征,沒有取廟中的神主,而是又做一個神主,載車以行,以求祖先在戰爭中隨時保佑自己。 戰後返回,將這個神主也藏於廟中,故有時廟中有兩個神主,這種現象自齊桓公始。

        貴族迎親娶妻也是要告祭宗廟的。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楚公子圍到鄭國娶親,楚太宰伯州犁對鄭國說: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 莊、共之廟,就是公子圍的祖父楚莊王、父親楚共王的廟。 也就是說,楚公子圍到鄭國迎親之前,佈置好几、筵,告祭了祖父和父親的宗廟才來鄭國的。

        戰爭、迎親對宗廟的告祭,是貴族們在特殊的情况下進行的。 而貴族們通常的宗廟之祭則有日祭、月薦、時享、歲祀等形式。 《五經异議》載:“《春秋左氏傳》說,古者先王日祭於祖考,月薦於曾、高,時享及二祧,歲禱於壇,及郊宗石室。”中國古代,貴族們每天都要祭祀其近祖,即祖父和父親; 每月要祭祀曾祖和高祖; 春夏秋冬四時要祭祀祧廟之遠祖,每年封壇祭祀更遠之祖。 三年一祭,五年一祭。 祭就是讓所有的宗廟神主合於太祖廟中,一起祭祀。 《公羊傳·文公元年》說:“大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毀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何休注曰:毀廟,謂親於高祖,毀於廟藏室。 即遷遠祖之廟於祧。 祭,則是以先祖配天而祭。 《禮記·大傳》說:“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只有天子才能以祖配天而祭。 這種祭祀叫禘。 禘之祭要重於日祭、月薦、時享、歲祀等尋常之祭,是最隆重的祭祀。

        古代宗廟中藏著祖先的神主,人們在宗廟中舉行祭祀、燕射、接神等祭祖儀式,祈禱祖先和神靈,福佑他們。 貴族們視宗廟與國家社稷同樣重要。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屬非營利性,若收錄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可聯係進行處理。


      本網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九條通官方 2023-06-09 09:46:34

      • 218
      • 0
      • 0

    相關帖子

    發表新帖
    瞭解更多

    關於我們

    ABOUT US